日本三丰三坐标测量仪

精测仪器20年一站式测量仪器供应商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

13889943666 免费提供技术咨询

微信在线客服万濠影像仪

日本三丰三坐标

产品中心 应用案例 精测仪器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8
  • 9
  • 10

全国服务热线

13889943666

《芯片简史》汪波:芯片是AI算力源泉未来将面临“三堵墙”

时间:2024-04-22 10:44:50来源:乐鱼网站赞助了大巴黎 作者:乐鱼平台赞助大巴黎 点击:

  4月20日,资深芯片研究专家,《芯片简史》作者汪波教授在湛庐2024世界读书日活动上这样总结芯片诞生对人类发展的巨大影响力。

  汪波说,芯片的基础结构为晶体管,其基本功能就是作为开关实现0和1,以及作为信号放大器,“有了晶体管,才有了我们信息时代的计算机、互联网、无线μm工艺的CPU芯片Intel 4004,总共2250颗晶体管,到2024年英伟达发布B200 GPU芯片,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已经突破2080亿颗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过去50年左右的时间,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增加了1亿倍。

  “如果一个10μm的芯片大小是一头长6米的亚洲象,那么今天的晶体管就只有一只蚂蚁那么大”,汪波这样对比晶体管尺寸的变化,而晶体管数量的暴增,得益于微缩技术的不断进步。

  “有了更小的晶体管之后,就有了PC机,有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,第一个iPod,第一台iPhone。”汪波说。

  过去几年,芯片成为科技产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,其中既源于美国对先进芯片的出口管制,也与新冠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导致缺芯慌有关,更重要的催化剂则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与大模型的爆发。

  汪波介绍称,“有了很强大的GPU芯片的加持,我们就能做出更加超越想象的东西,比方说人形机器人,它能够理解人的话语,甚至可以通过理解物理世界来做出正确的反应。”

  “这两条曲线都是向上增加的一个趋势,换句话说存在正相关性,那为什么英伟达此公司的股票会跟ChatGPT的曲线相关?因为此公司做的是GPU,就是用于构建AI的一款处理器”,汪波说。

  1965年,英特尔创始人戈登·摩尔提出了著名的“摩尔定律”,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增加一倍。10年后的1975年,戈登·摩尔对“摩尔定律”进行修正,把“每年增加一倍”改为“每两年增加一倍”。

  过去近60年,芯片上晶体管的微缩基本围绕摩尔定律在往前推进,但近年来芯片的工艺节点和晶体管数量增速大幅放缓,由此业界也在讨论“摩尔定律”失效的话题。

  “一堵墙叫做内存墙,当CPU存储数据时,要翻过一堵高墙,速度很慢;第二堵墙叫做功耗墙,现在芯片上的热密度甚至超过火箭喷射口的热密度,如果再继续下去,芯片就会被自己产生的热量烧毁。第三堵墙是频率墙,CPU的频率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再继续增加了。”

  内存、功耗和频率“三堵墙”给现代芯片制造工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,尤其是芯片工艺不断向下突破,需要光源波长更短的光刻机,而且即便人类制造出如此小的晶体管,由于“隧穿效应”导致电子从晶体管中逃逸出来,也不能够确保其能正常工作。

  汪波认为,解决这样一些问题,需要超常规的思路,他说,“回顾芯片的历史,它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,同时也是一部叛逆的历史,因为当初很多的想法都是被传统的势力打压,然后他们突破了这些打压才走到了今天。”

  我们都知道一本书是由很多书页来组成的,每一个书页上面又有很多的文字。类似的,一颗芯片是由一大张硅晶圆组成的,大概有比萨那么大。那把它加工好之后,我们把它切成很多很多的小方块,就是每一颗的芯片,类似这个样子,那芯片还不是最终的构成单位,比它更小的一个单元叫做晶体管。

  芯片和书籍的相似之处在于,它们都是首先把一个想法变成了一个版式或者版图,或者我们书籍的排版,然后接下来用光照的方式,把它“印刷”到这个介质上。光刻机制造其实是一种化学印刷,那这种介质硅晶圆就像纸张。

  除了这些之外,芯片和书籍其实还有一些相似点,你们可以打开一下脑洞去想象一下,比方说字符。我们大家可以缩小它的字号,那晶体管也是类似的,我们大家可以逐渐缩小它的尺寸。字的字体能改变,晶体管的样式也能改变,让它速度更快,或者让它功耗更低,等等。那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,这里简单的把它列出来,你们可以看一下。

  那我相信在现场有很多听众,比如说出版人员,对这些词会很熟悉:校对、行距。印刷就等于我们芯片制造中的光刻,最后的步骤是把它封装起来,就像把书装订起来。

  我们刚才提到,晶体管会慢慢的小,那逐渐变小之后有什么变化吗?下面这张图里面显示的是晶体管的尺寸,从最初的几十微米缩减到今天的3纳米,图中最大的、紫色的圆代表直径为10微米,我们的一根头发丝大概是50微米。然后它不断地缩小,到 1 微米,然后 0.1 微米,然后是0.01 微米……缩减到这个图里面最小的那个点,就比这个 HIV病毒的直径还要小。换句话说,通过我们的光学显微镜,无论多么先进的光学显微镜都看不到,因为可见光的波长最多是400纳米。而现在我们的芯片只有几十个纳米。那晶体管尺寸变小之后有带来怎样巨大的变化呢?就在一颗芯片上可以塞进更多的晶体管,就像一个书页上可以塞进更多的文字一样。

  随着时代的进步,有了更小的晶体管之后,就有了PC机,有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,第一个iPod,第一台iPhone。2024 年3月,英伟达发布了 B200 GPU 芯片,上面有 2080亿个晶体管,比1971年增加了1亿倍,它的尺寸缩小到4纳米。比一万纳米缩小了2 000多倍。换句线微米的芯片大小是一头长6米的亚洲象,那么今天的晶体管就只有一只蚂蚁那么大。

  最近几年,大家都知道,芯片成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,有很多相关的新闻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,包括华为被列入到实体名单,EUV的光刻机没法出口到中国,还有在疫情期间,我们的很多的汽车厂商由于缺少芯片被迫减产甚至停产等。尤其引人注目的就是ChatGPT的发布。2022年底,ChatGPT发布。

  有了ChatPGT,有了很强大的GPU芯片的加持,我们就能做出更加超越想象的东西,比方说人形机器人,它能够理解人的话语,甚至可以通过理解物理世界来做出正确的反应,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就会问一个问题,我们距离奇点是否更近了?为什么芯片跟人工智能如此紧密关联,简单说来,芯片可以为AI提供巨大的算力,也就是强大的计算能力。目前提供算力的主要是GPU芯片,它比我们传统的CPU芯片的计算能力更强,因为它投入了90%以上的资源用于计算,而CPU只投入了25%的资源,而且gpu是并行的计算。

  人工智能如今这么快速的发展,也对芯片提出了更多的、更大的要求,而芯片产业现在面临一些更大的挑战,具体来说就是三堵墙,一堵墙叫做内存墙,就是当CPU去存储数据的时候,它要翻过一堵高墙,速度非常的慢;第二堵墙叫做功耗墙,怎么理解,就是英伟达发布的GPU芯片,它用的制冷方式是水冷,而不是通过空气对流来散热。为什么需要水冷?因为它运行中会产生很多的热量,而热量散发不出去,现在我们芯片上的热密度已达到甚至超过了火箭喷射口的热密度,我们目前还没找到解决的办法。如果再继续下去,芯片就会被自己产生的热量烧毁。第三堵墙是频率墙,已经有几十年芯片的CPU的频率没有再继续增加了。

  但是随着晶体管的数量慢慢的变多,又产生了新的问题,这些晶体管在一个电路里面要怎么互联起来,怎么把它组装起来,人们找不到解决办法。10年之后,基尔比想到了一个主意,他想把所有的晶体管原件都集成在一个硅的基座上面,就可以让这个体积更小,但是它还没解决另外一个问题,就是这些晶体管怎么互联起来。而另外一个工程师诺伊斯,想到了一个方法来解决元件互联的问题,所以我们今天认为是基尔比和诺伊斯共同发明了芯片。

  回顾芯片的历史,它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,同时也是一部叛逆的历史,因为当初很多的想法都是被传统的势力打压,然后他们突破了这些打压才走到了今天。今天我们又面临新的挑战,首先是芯片里面的晶体管的尺寸已经逼近了物理的极限,我们讲到3纳米,未来有可能1纳米,0.5纳米,在这么小的尺寸下,我们要非常短波长的光刻机来才能制造出来这些芯片。另外一个挑战就是,即便我们制造出这么小的晶体管,可能它也没法正常工作,因为它还受到另外一个物理极限的影响,就是隧穿效应,当晶体管非常非常小,只有原子尺寸的时候,电子就能从晶体管中逃逸出来,就像穿透一堵墙一样,让晶体管失效,这样我们保存的照片数据就会自动消失。

  当然现在科学家还在尽量想很多方法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,包括使用新的材料,比如硅以外的材料,比方说碳基的晶体管,比如说氧化物的晶体管,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的晶体管,等等。除了芯片领域本身的这些挑战,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更大范围内的挑战,比如气候变暖、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电力资源的短缺。我们可能会问,用手机充点电就会导致电力资源短缺吗?还真有可能,有一个数据是,训练一次AI大模型,需要消耗2亿度电。

  芯片跟书籍还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一旦付印就没法再去修改。我们的书籍一旦印出来就没法修改,芯片也是,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付印之前不断地去打磨它,修订它,把它尽量做到完善。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很谢谢湛庐及浙江教育社的编辑,他们非常认真地校对,核对每一个数据、每一个人名,每一个专业术语。当然也感谢行距文化的老师,在我写作的初期跟我一起讨论写作的方向。在这本书出版以后,很多的媒体来帮忙宣传,比方说像腾讯新闻“芯事重重”专栏,我们对一些芯片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些解读,以帮大家更好地了解目前发生的这些新闻,芯片方面的事件与我们的关联,有利于公众更好地理解芯片产业。

  最后,回到大会的主题,奇点是不是很快就要来临,很难去预测,但是有一句话,《芯片简史》里面也有提到,那就是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,就是把它发明出来。

相关推荐 / Hot product
乐鱼网站赞助了大巴黎公众号
乐鱼网站赞助了大巴黎公众号

电话咨询

产品中心

关于我们

网站首页